陈中华
陈中华:人民真正有任免监督官员权,才能遏制防范官员腐败滥权

陈中华:人民真正有任免监督官员权,才能遏制防范官员腐败滥权


陈中华.jpg

电视连续剧 《人民的名义》,堪称反腐大戏,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强劲反腐氛围下,此剧的播出尤其引人注目,反腐层级也前所未有地上升到所谓 “副国级”。
但在现实里中共的反腐已达到周永康为例的政治局常委一级,如果再回溯一下,无法无天,滥用权力者如当年的林彪、康生和王洪文等人,都早已经是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高位。由此,中国艺术作品的反腐级别,长期以来其实还是相当滞后的。
《人民的名义》生动描述了当代中国官场上的众生相,大概把官员群体分成了三类人:一种是腐败滥权官员,自不必多论;一种是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式的“边缘人”,既能大刀阔斧改革,但又游走在腐败滥权的边缘;再一种是吕州市长易学习那样既廉政又肯干,但长期不得志的模范人物。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李达康这个人物却在中国观众和网民中大受欢迎,迅速走红。也就是说,民间既不认可贪污腐败,也对传统模范官员不予奢求。最具现实感的官员存在,是所谓中间人物。当然,电视剧中的达康书记敢想敢说敢做,而且在妻子违法腐败的情况下,还能做到洁身自好,自我保全,这反映了电视剧创作者的某种理想化寄托。
但现实比电视剧不幸残酷多了。譬如当年也号称 “雷厉风行” 的重庆市委书记,其夫人杀人枉法,而最后书记本人也难脱干系,锒铛入狱。这乃充分深刻地揭示出,权力一旦被发酵滥用,身临其境者已很难再自我清高。
而此部电视剧的最大 “软肋”,是塑造了一位名叫陈岩石的老检察官。在电视剧中,这位80多岁的老人上通天庭,下接地气,而且打铁自身硬,凡是在重大剧情节点,都要靠他出场上下斡旋,化解危机。这样类型人物与现实的距离无疑非常遥远,反映出电视编剧除了突出反贪局官员冲锋陷阵,勇抓贪官的亮点外,还试图通过陈岩石这个人物,大写出体制内的一个道义和信仰制高点,但可惜很难与现实生活和时代接轨,也就大大降低了此部电视剧的真实震撼力和穿透力。
也就是说,此部电视剧虽然在表现当代中国官场众生相方面功力到位,但在解决腐败滥权的办法与出路方面,仍然鲜有对策。很显然贪官污吏光靠反贪局缉拿追捕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打造“制度的笼子”。而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笼子应由何人打造?
该电视剧中有一处情节颇具意涵:省公安厅长听说陈岩石与新到任的省委第一书记私交匪浅,于是不惜放下手上工作,跑到陈家花园去劳动锄地,以充分暗示对本省最高权力的殷勤和效忠。后来被问起原委,这位公安厅长称自己 “太想好好表现”了。
政治人物想表现一下自己,甚至“ 作秀”,也不见得都是坏事,因为只有通过表现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以至赞成,重视和提拔自己。这里的关键是 “别人”是谁?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还是广大的人民?
不少官员都可能脱口而出,是人民。但在中国的真实政治环境里,一个官员的迁升,并不直接由人民决定或监督,而是由所谓上级全权决定。在这样的现实指挥棒下,官员们宁可为省委书记及其小圈子挥汗锄地,而不愿意毕恭毕敬地为人民服务打工。
这也一再证明制度比人强,个人品性和道德在整体制度框架下,其实已属于次要。这也是为什么腐败分子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经常反倒遭遇同情理解,因为贪官污吏鲜有天生作恶,大多是后天炼成。所谓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关键在那条河,而非走路的人。只有人民手中真正掌握官员的选拔任免监督权,才能有效地遏制和防范腐败滥权。只有人民亲手打造的制度笼子,才能让权力遵纪守法,心生敬畏。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目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从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大都发生在资源和权力较集中的领域和岗位,体制机制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了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机会,这正是为什么反腐败反不胜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根源所在。“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有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在各项改革举措之中,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堵塞一切可能出现腐败的制度漏洞,消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和弊端,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官员,官员才能不敢官僚腐败。任何制度都可能产生官僚腐败,但是一个好的制度能遏制官僚腐败,而一个坏的制度则助长官僚腐败。我认为:民主的政治制度是迄今为止、最能遏制官僚腐败的制度。目前;党内有些人一看有人提倡民主政治就害怕失去政权,其实正是实行民主政治才能使党的政权天长地久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听人民的话按人民的意办事,岂能不得民心。另外,民主也是多元的,各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相应的民主模式。君主立宪、党主立宪、一党独大、两党轮流、多党竞争等,都是维护和实现民主标准的有效手段。


但其标准或核心价值则是单一的:对公共事务实行公开讨论决定、公开对话和公开争论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中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的民主模式。中国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行党主民主的政治制度,党主民主的政治制度就是由党领导人民选官立法,依法治国。也就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地方分权会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不会出现藩镇割据,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党的政权会更加稳固,这是与我们国家的国情是相适应的。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命运决定权在谁手里他必定要为谁服务,官员也是一样,是由人民选举的官员必然会全心全意大公无私地为人民服务 ,道理很简单,你不为命运决定者服务,你的命运就得重新选择。这样一来,官员自然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也就不存在人民对党不满了,人民对党没有不满了,党就能长期执政,这样对国党都有好处。


党主民主,首先党中要有主,中共中央应该设立主席职务。中国绝不能再搞集体领导了,集体领导往往给人认为反正什么都是集体决定的,无所谓,出了事互相推诿,无人负责,无法追究责任,集体领导还导致政权无权威,造成政令不畅。世界上其实没有一个搞民粹式民主,以美国为例,其政治体制不过是准君主制的改良形式。英国和日本至今仍然是君主立宪,日本有天皇英国有女王,泰国还有国王。


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追求民主化的历史。令人感概的是,在如此重要的议题上,中国有些留洋的知识分子之知与行均不着边际。他们总是走极端。要打倒了君主,想搞西式民主,搞到最后就变成了无主。心中无主,国中就无主。一个主权领土完整却无主,就会常被外国欺侮。 民主的路径其实就在君主制之中。无论是国君作主,还是君子作主,一定要有个主子。剩下的事情,不过是让这个主子不要脱离民意束缚。


中国之大,必须要有一个大权独揽的国家领导人,中国的领导人要集权才有权威,有了权威才能令出中南海。从原始部落社会的“首领”、封建时代的“国王”、帝国时代的“皇帝”到近代国家的“总理”或“首相”(内阁制)和“总统”(总统制),都是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核心”。探讨这样一个“核心”也历来是政治哲学和理论的核心任务。从柏拉图的“哲学王”、孔孟的“贤能”、近代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到现代的各种政治领袖(内阁制和总统制)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产生政治权力的核心问题。近代以来,除了无政府主义外,很少否认权力核心的重要性。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多党轮流执政。其实这是一种任意的夸大和欺骗,甚至是有人恶意伪装。我们以美国为例,首先我们说美国从来不是多党轮流执政。即使以美国包装出来的伪装来看。美国主要就是两大党派。很多时候,一个党的总统可以连续多任。实际上美国的总统更多的时候并不代表自己所在的党派,而是利用一个党派来取得自己的任职资格,因此一个政治家改换党派很正常。但是美国总统并不是美国的权利核心,很多时候美国的议院比美国的总统具有更大的权力。这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


而美国的议院很少一党独大,而是多数情况下,必须两大党派合作。也就是说在制定法律方面,其实这两个党大多时候是一致的。美国两院还不是美国的权利核心,很多时候美国的法院比参众两院还具有更大的权力,这就是宪法的解释权力和法律的裁决权。可以说美国的权利核心就是美国的宪法,它的权力支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司法,掌握在司法体系主要有法院、监狱、军队;二是立法,掌握在议院体系,主要包括制定行政法律、核定行政编制和经费、对行政人员进行检察;三是执法,掌握在行政体系,主要有总统、国务院、军队参谋总部。因此事实上,在美国只有一个政党,那就是美国宪法党。民主党和共和党不过是这一个党中的两个派而已。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QQ图片20211112185317 - 副本.jpg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