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 政法论坛 >>政法新闻 >> 陈中: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社会戾气
详细内容

陈中: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社会戾气

陈中华: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社会戾气


陈中华.jpg


据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消息,2019年7月9日14时,辽宁省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韩继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一案,认定被告人韩继华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韩继华因人际交往、经济压力、夫妻矛盾等生活琐事产生狭隘心理,并因此预谋驾车撞人。2018年11月22日11时30分许,被告人韩继华驾车冲撞人群致6名学生死亡,致20人不同程度受伤。


法院认为,被告人韩继华因生活中的不顺产生狭隘心理,为宣泄情绪、报复社会,驾车故意冲撞人群,在将多人撞倒、碾压之后,逃离现场,导致6人死亡,20人受伤,其中死亡6人全部为儿童,受伤20人中有18名儿童,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依法惩处。


一群孩子结队过马路,一辆轿车突然冲过来……今天下午,网传一段轿车撞人的视频让人落泪。事发地点,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二小学校门前;事发时间,2018年11月22日中午12时15分许。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建昌县委宣传部了解到,事故已导致死亡5人,伤18人,肇事者已被控制。另据北京时间报道,肇事者为建昌县老达杖子乡青牛山村村支书之子韩继华。


同样惨烈的场景,也曾发生在同年4月27日的陕西米脂。当时,案犯赵泽伟手持匕首在米脂县三中门外巷道对放学途中的学生突然袭击,导致9人死亡、4人重伤、7人轻伤、1人轻微伤。看着那些无辜的孩子,每一个有起码良知的人都会出离愤怒、拍案而起。


从视频看,孩子们结队过马路的目标不可谓不大,过往的其他车辆也均减速缓行或者干脆停下来等待孩子们通过,况且,案发时间正值大中午,天光正亮,不存在视线模糊的问题。可见,在这一事件中,偶发、意外的可能性并不大。目前,肇事者已被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相信查明案由并不复杂。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行为已经触碰了做人的底线,堪称千夫所指,人神共愤,容不得半点宽宥。也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可以容忍一个人对一群孩子发动如此凶残的碾轧举动。对此,必须以最严厉的惩罚,彻底打掉肇事者的凶悍气焰。也藉此向全社会宣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安全,任何挑衅与冲击都会受到惩戒。


痛定思痛之后,也该反思,为什么施暴者总是选择我们的孩子作为鱼腩?为什么总是有类似的新闻事件刺激公众的神经?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整治行动仍难以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这些年来,随着伤害孩童事件频次日渐加密、程度日渐加深、范围日渐扩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普遍共识。


然而,客观而言,实际效果仍有待增强。这表现在几乎每个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起恶性事件。仅去年以来,就有陕西米脂、上海徐汇以及重庆等地的多起伤害学生事件,且均是群伤事件。这也表明,在保护孩子的问题上,仍有太多的欠账。


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治理措施看,往往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旦出事,往往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时日一长,则又放松了警惕。这种畸轻畸重的治理,更像是虚应故事,而并无助于为孩子们编织一张安全网。


当今之计,各地应该持续加力,真正把学校安全当作重中之重,从制度层面构建常态化的治理模式,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此外,也应延伸治理的脉络,加强源头治理,及早发现苗头,消除社会戾气,病症表现在学校门口,而病灶则可能更远,不要等到施暴者到学校门口发飙了才开始重视。


这种恶性案件,我们确实是难以阻止的,如果说要百分百不发生,那是社会与国家不可承受之重。然而恶性案件一再发生,我们又需要反思什么呢?关怀,激励,鞭策,自然是很好的方式,可在现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想要实现却是那么的难。毕竟这一切都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的,这个环境不是说你多有钱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你生活的这个社会环境富有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激励,你的行为偏差有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来纠正,有自然形成的社会道德对你进行鼓励与鞭策。这不是法律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一种社会生态。


惨案一再发生,我们就应当想想,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大道上,是不是丢弃了太多太重要的东西。以前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确实社会主义如果贫穷也就不具有体制优势。所以我们改革开放,赚钱就是硬道理,有钱就是有能力,富有就是有素质……这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浮躁与嚣张,同时信仰近乎于垮塌。当年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旁观,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社会秩序不复存在。城市与农村的社会结构再也不能制约个人的私欲泛滥,在物质财富迅猛增长的同时,人们越来越趋于自私自利,也越来越脱离于社区、脱离于人群……


所以前些年开始流行一个字“宅”,同时还流行一个字“混”。这是事物的一体二面。内向的人越来越宅,没有社交,没有朋友,甚至身边连亲人也没有;外向的人很多趋向于“混”,这不是混日子,而是混生活。别看这些人身边朋友成群,酒局成堆,却往往是高朋满座,知心无几。这些人的心灵是荒芜的,是空虚的,是寂寞的,甚至是狂燥的……


然后,我们的影视节目成天的娱乐至上,花边到死;以及媒体成天挖社会的垃圾箱,打着公正客观之名,大量报道负面消息,却对正面新闻视而不见,或一笔带过;各界名流特别是大学教授成天或在网上或在课堂,传授消极甚至颠覆三观的言论……


俗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堆成的,社会的戾气也不是一天积蓄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中国已经有二十来年了,甚至更长的时间了,这是一种病态。这种情况随着这些年网络的发展,被人为的有意放大,造成了更多心理失衡的人效仿。所以,我们就时不时的能看到这种类似的惨剧。


对这种情况,民间似乎有所觉醒,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道德的重建过程中来。关爱弱者,帮扶危者,转发正能量,赞颂新道德,抵制与抨击不良风气与现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自己的可能改变社会……可是这种民间的自发行为毕竟不成体系,过于散乱。大气候的改变还是必须要政府出手。这就是要消减社会戾气,从根子上,从本源上进行改进。个人认为有几个地方值得重视。

一:教育;二,媒体;三,网络;四: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教育乃立国之本,我们国家讲坛上的人,特别是大学讲坛上的人,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作到育人先育德,正人先正已,那么教育出来的学生就必然三观偏差,心术不正。之所以这么讲,是这二年来,我见识了太多的大学教授博导,甚至是大学的校长各院系的负责人,都在宣扬西方价值观,甚至在公然推墙。这就必然造成学生意识混乱,信仰迷失。大学失守已是一个公开的话题,对社会的危害也是很多人的共识。教育失守,传导到社会上就是戾气丛生。


媒体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了,娘泡、娘头乐、追星、娱乐、八卦、神剧……唯收视率是从,唯经济利益是从;为了制造吸引眼球的效应,不惜大翻社会的垃圾箱,什么丑就传播什么,什么耸人听闻就报道什么,甚至不惜大挖“恶性嫌犯背后的故事”。在其所谓客观公正的背面,也只是利益二字而已。社会职责荡然无存的媒体,更是戾气嚣张的推手。


网络一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从论坛到博客,群聊到文章,从百科词条到万能钥匙的各种链接,负能量可谓无处不在。而正能量的声音往往发不出来。这样的网络,带给人们的不是积极与美好,不是向上与拼博。这样的网络只会让人更进一步的心灵荒漠化而已,只会让人更进一步偏激与失衡。这是社会戾气的放大器。


共产党组织的基层治理,听说国家正在搞,说明国家高层在这方面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然而现实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这都是要直接牵扯到基层负责人利益的事,想与做是两回事啊。党群失联,干群疏远的局面在目前来看,并不能迅速有效解决。然而要重建社会道德,重构社会秩序,重建社区关怀就必须重整共产党的基层组织,重新让党群一心,干群和谐。这很可能是一件卖力却不讨好的事,毕竟涉及太多人的利益了。


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社会戾气,那么这四个方面都是要整顿的,而且是要成体系的整顿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一个优秀的社会道德,一个积极的社区关怀,才能让人尽可能的消弥生活中的压力,让戾气无处可匿。如果决心办这件事,也不要期望一步到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时也对心里充满戾气者说一句:“生活或许有苦累,甚至看似走投无路,但请相信,只要人还在,希望总归能打败绝望。”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1617617081632458.png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