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教育产业化是教育不公、产生利己主义者的源头

陈中华:教育产业化是教育不公、产生利己主义者的源头

陈中华.jpg

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是指灌输式教育,是由前苏联教育家伊·安·凯洛夫发明的。填鸭是指在鸭子生长的一定时期,通过按时把做成长条的饲料从鸭嘴填进去,减少鸭子的运动量,使鸭子快速增加重量。填鸭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文章纯靠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各个地区的教学资源的水平和数量也参差不齐,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落后而且稀少,发达地区却拥有先进的教学资源。素质教育能满足发达地区的公平竞争,选拔出优秀和有创造力的人才,但却忽略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其本质是比拼教学资源,是不公平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而贫困地区却越来越贫困。

另外,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的突出特点是注人式和满堂灌。教师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凭主观臆测传授给学生,考试强调的是答案的唯一正确性,因此,学生只能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这也无形中压抑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各种想象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伸扬。还有,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各种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它基础能力的发展,造就出的也只能是墨守成规、照章办事、应变能力差、动手能力欠缺的书呆子或低能儿。

教育产业化的产生来自于把市场因素引进到教育领域中来,把教育当作一种市场行为,当作一桩大买卖,资本就必然乘虚而入。资本对教育的插手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教育原本目标的变异。中国的教育本来是讲平等的。孔子时代都要讲“有教无类”。但在资本因素插手教育领域之后,教育领域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平等。

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什么教育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说法都是资本因素在对受教育者的不良诱惑。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为了改变大多数普通劳动者以及他们子女的在曾经的旧社会的悲惨命运。

教育产业化,为资本渗透教育打开了大门。在这样的状态下,应试教育就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人们再怎么指责应试教育,再呼吁素质教育,教育中的不公平的状态也是难以改变的。在整个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学生们几乎天天都在受到应试教育的熏陶。你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就是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然后就能进入好的高中。

在高中,也要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样才能进入好的大学。到了好的大学,你将来的前途就是无限量的。无论是好的工作,无论是高的收入,都在向你招手。这样的话,校长和老师们一直在对学生们说,家长们也一直对自己的孩子们说。这样的话说了六年,怎么可能在孩子们的脑子里不扎下根来?

到了大学以后,有的孩子认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柜,将来的一切都有了保障。于是在学习上有的人就放松了。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能在大学里干的,他们都干过了。那些所谓有着雄心大志的学生在大学里还会继续努力学习,因为他们的目标更明确,要找好的工作,要出国留学,要在外国找到更好、挣钱更多的工作,所以还是要继续努力学习。

结果呢,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如愿以偿了。他们出国留学了,在国外拿到了博士学位,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就是买大房子、结婚生子。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们再也不会想到是不是要回到培养了自己二十年的祖国。不仅不会想到回来为祖国效力,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连回国看望自己的父母的心情也越来越淡漠了。

如果家里的父母身体有恙,有的在国外的子女也不想回来看看,更没有想到如何帮助父母治疗疾病,或者照顾父母。他们用西方的观念在为自己开脱,西方的子女们一过十八岁都独立生活了,都不再管父母了,父母自己也就不会再管自己的子女了。我们不管父母有什么不对?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主要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

应试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所说出的这一切所谓励志的话语,背后都有另外一个他们所认为的凄惨的结果。那就是,如果你在应试教育中失败了,你就是个loser,你就会被所谓的教育所分流。你没有资格读大学,你没有资格进入所谓的社会上层,你和你的孩子将永世不得翻身。

试问,这样的教育跟社会主义有什么关系? 这不就是资本最想要的结果吗? 这样的教育对于大多数孩子是不是非常痛苦的摧残? 对大多数家长是不是最残酷的折磨? 很多孩子视力下降,身体素质达不到健康的标准,罪魁祸首非应试教育莫属。

应试教育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价值观的扭曲:应试教育教给学生的是笔试上的分数比较,属纸上谈兵,欠缺知识的实行。

对学生心理造成重大损害: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个人成就的标杆。不少学生因成绩差而导致自信低落,心灵扭曲。当中因学习问题造成的自杀率,较其他的教育模式为高。

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地位低下,几乎没有任何干涉教育体制的权利,导致教育体制得不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教学内容也随之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学生的利益。

不注重多元发展,导致出现"高分低能",以致被讽为"应试教育是个筐,什么垃圾都能装"。

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休息不足,严重者可导致患病(包括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

应试教育的本质实为奴化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表达的勇气,不敢独立思考,已经达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

违反"五育并重"的教育原则,不利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

许多家长为了让子女应试,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上补习班,而且剥夺学生的休息和课外学习的时间。

应试教育只重视成绩,忽略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即使进行品德教育,亦偏向于"对与错"的观念,缺乏互动。

应试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大部分没有个性与主见。

应试造成的压力,令学生体能及健康恶化,这可能是近视的其中一个原因(目前中国大陆近视率为全球最高)。

"高考状元"多半一味依"热门专业"选填专业,导致就业后成就与其他人无异。

不少大学生学习、钻研应试技巧,结果虽然于高考英文拿高分或通过四六级考试却没有真正的英语能力。

只知读书,未能掌握在职的生存技巧,求职困难,未能找到与学历相符的职业。

应试教育的盛行,令人缺乏对新社会文化的了解。新兴文学、新科技、娱乐产业等等。因为应试教育的支持者认为这些事物都只会是影响学习的。

智育目标狭隘化。

使人的思想僵化,只会牢记死知识及死守所谓的生活标准,固执不肯变通。

阻碍教学方法的改进。

大量地制造应试书刊等教材,浪费经济和天然资源。

考试制度实际上是一条产业链,教育部是监管部门,学校是生产商,学生是产品,至于产品质量的好坏,唯一的指标就是考试成绩。不少学生在大型考试结束后,将课本与辅导资料抛入天空,或当作垃圾一般丢弃,甚至是烧毁来达到发泄的目的。不少中学生结束高考进入大学后"疯玩",以致于荒废学业。这些都与应试教育所造成的长期压力过大有关。

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了学生的价值观极端化,“内卷”、“摆烂”等词汇层出不穷,其本质就是学生没有在家长、学校、社会中得到正确的引导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不适宜社会风气的行为,应试教育的支持者忽略了尊重孩子的想法这一教育准则,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不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拔苗助长”,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热爱生命、感悟人生,并非就像赶牲畜一样强迫孩子去追名逐利。

由于在应试教育中,重大考试被称为是"一考定终身",机会只有一次。因而应试教育被一些人认为是一场豪赌。

近些年由于中国内地的大学扩招导致严重就业困难。社会上,经常出现数十人争抢一份工作的情况,大学生起薪甚至低过农民工,导致"读书无用论"再度兴起。

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是在放弃对更多的孩子进行合理与必要的正常教育。应试教育把焦点都放在少数孩子的身上,而多数孩子是被忽视的,甚至是被放弃的。这就严重地违背了我们进行教育的初衷。这对大多数孩子是极不公平的。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

但在所谓成绩与分数面前,这些成绩与分数并不优秀的孩子,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就被无情地掩盖住了,甚至被抹杀了。国家在教育资源上,应尽最大力量来实现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必要的。对教育产业要下重手治理。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1129414155_16779810849351n.jpg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jpg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