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香港从一个贪污腐化的城市,变成世界上最廉洁的大都市
陈中华:香港从一个贪污腐化的城市,变成世界上最廉洁的大都市

1973年,时任香港总警司的葛柏被揭发秘密藏有430余万港元财产,要求其解释来源不明巨额财富。据称,葛柏利用职务便利长期收受回扣及贿赂。事发后,葛柏迅速逃亡英国,在英国的生活依旧奢靡。此事引爆民怨,上万名市民游行示威,高呼“还我清廉”等口号,要求香港有关部门重视腐败问题。

面对沸腾群众,港督麦理浩迅速成立调查委员会,对事件展开调查。委员会最终认定,要想有效遏制腐败潜规则,必须建立一个独立于政府系统的机构,专门负责反贪工作。

如果说全球范围内有一个机构让人敬畏且值得学习,那无疑是中国香港的廉政公署(ICAC)。它以铁腕反腐、严明纪律而著称,成为许多人心中的正义象征。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廉政公署的人权力似乎很大,任何部门的人在他们面前都丧失了反抗能力。当“喝咖啡”三个字说出来在香港无论是谁都要抖三抖,因为这正是廉政公署邀请你的“潜台词!”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乌烟瘴气。赌博、毒品以及各种违法交易几乎占据了当时整个香港市场的半壁江山,无数乱世枭雄也在那个年代里揭竿而起,瓜分着这片弹丸之地,当时的香港警察可以说是造成这一乱象的罪魁祸首。

在那个年代的香港,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起两个人,他们两个掌控着当时香港的经济以及秩序,一黑一白只手遮天,各种影视剧中的描述,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的香港乱象,那当时的香港到底有多乱呢?

比如说房子着火了,消防队要想灭火救人不是不可以,前提红包必须得到位,否则你就只能站在楼下,看着自己的毕生积蓄被大火吞噬,需要救护车的时候,也需要提前准备好红包,并且到了医院,还有给各种医生塞红包。

这种暗无天日的风气,在五六十年代几乎蔓延了香港的每一处角落,影视剧中演绎出来的那些情节,只会有所收敛,但绝不会太过分,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香港,没有人能想象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在这一背景之下,廉政公署出现了,最初成立之时,无数人都认为廉政公署最终也会同流合污,但没想到,这一部门的出现,直接根治了香港的乱象!

197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并投入运作,廉署独立于政府体系,只对港督一人负责。廉署可以随时进入政府部门开展调查,对涉嫌贪污官员具有直接拘捕权。这种独特地位为廉署铲除利益集团干预提供制度保障。

在港督大力支持下,廉署迅速就葛柏逃亡一案展开调查。只两个月时间,廉署便成功收集证据证明葛柏数年来利用职权非法收受企业回扣超过500万港币。1975年,葛柏被抓回香港并获刑4年,成为廉署成立后首个落马官员。此事成为廉署树立威信,向社会释放决心反腐的重要机遇。

葛柏案后,廉署持续发力,先后破获23个腐败集团,仅警方系统就清除18个贪污群体,并指控数十名高官受贿。在廉署锐利监督下,越来越多官员不敢公然贪污。一时间,“廉署马上来查账”成为官场人士的心理阴影。公众也在一起起贪腐案件中看到政府坚决反腐的实际行动,使民间对廉署的期待与日俱增。

廉署之所以能够在成立之初便展现实力,其独立运作的体制机制功不可没。它为廉署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使其可以不受外界干预地开展反腐工作。廉署成立至今,已经成为香港反腐工作的中坚力量,为香港的廉洁政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腐败现象一直是社会进步的毒瘤,严重破坏社会公平与正义。香港,这座东方之珠,曾经也因腐败问题而备受困扰。然而,自从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这个曾经被戏称为“贪污之都”的地方,逐渐成为了全球闻名的廉洁地区。

廉政公署成立于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前夜,肩负起打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成立之初,廉政公署面临着重重困难。香港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对于某些腐败行为的查处缺乏法律依据。并且香港的上层社会也对反腐工作抱有抵触情绪,使得廉政公署的工作步履维艰。

面对困境,廉政公署并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权威。为了弥补法律体系的不足,廉政公署开始寻求新的反腐手段。2005年,廉政公署采用了秘密监察的方法,成功地起诉了一宗商业贿赂案。虽然当时的香港法律对秘密监察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但廉政公署凭借着严谨的调查和充分的证据,最终赢得了法庭的支持,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廉政公署还通过调查一系列重大贪污案,树立了自身的权威。例如,2005年,廉政公署成功地调查了谢瑞麟等11人的贪污案。这起案件揭露了香港商界存在着许多行贿的“潜规则”,如给予回扣、礼金等,以换取生意。这些案件的调查,使得香港商界开始反思自身的商业模式,摒弃了过去依赖回扣获取生意的做法。

除了严厉查处腐败行为外,廉政公署还积极推动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例如,廉政公署向企业提供预防贪污的咨询服务,帮助其建立内控体系,同时开展公众教育,利用典型案例揭示贪污的危害。廉政公署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员工的廉洁奉公。例如,廉政公署的员工不得购买个股,以防出现利益冲突。

回首过去,廉政公署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在这期间,廉政公署共调查了超过7万宗腐败案件,涉及官员和企业各界。尽管工作艰辛,但廉政公署始终不畏强权,坚持依法办事,深入调查各类违法行为。正是由于廉政公署的辛勤付出,香港才得以从一个曾经的“贪污之都”,蜕变成为今天的“廉洁之区”。

2024年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香港从一个贪污腐化的城市变成世界上最廉洁的现代化大都市,香港廉政公署功不可没。香港廉政公署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独立性。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的腐败是系统性腐败,从香港警察到香港公立医院的护理人员,从贩夫走卒到政府高级官员,腐败无处不在。如果依靠香港自身的力量解决腐败问题,比登天还难。正因为如此,香港当局采取的策略是,在体制之外,建立独立的香港廉政公署,负责查处香港的腐败案件。为了召募香港廉政公署的官员,香港当局采取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那就是既往不咎,确保香港廉政公署工作人员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事实证明,建立直接对香港最高长官负责的廉政公署,既可以摆脱香港这个身份社会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同时又可以确保香港管理团队不会因为掀起反腐倡廉暴风骤雨而彻底瘫痪。当然,在任何一个地区实行法律豁免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议。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初期,豁免了一大批违法犯罪的工人员,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逍遥法外。但是,万事开头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香港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反腐败队伍,从而使香港廉政公署能更好解决腐败增量问题。

第二,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以惩治腐败为发端,充分考虑到香港是一个商业化国际大都市,在制度设计和执法的过程中,把反腐倡廉深入到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高度重视受贿犯罪,同时也高度重视行贿犯罪,通过对不法商人采取强制措施,起到震慑作用,从而确保香港反腐败深入人心。

香港廉政公署在反腐败过程中,针对一些举报活动,全方位调查。不会因为嫌疑人不是公务人员,而放一马。也不会因为当事人之间长期存在礼尚往来,而从轻发落。在规则设计上强调事无巨细,只要是收受礼品,都必须上报。在执法过程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而使香港廉政公署执法机构工作非常有效率。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