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
陈中华:取消一切罚款的法规,杜绝一切逐利的执法

陈中华:取消一切罚款的法规,杜绝一切逐利的执法

陈中华.jpg

近来,发生在交通执法领域的一些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等现象,引起了舆论的热议,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前不久,山东一名货车被判定超载,司机投诉无门只得自残,最后被证明所谓的超载并不属实;在河北,因车辆定位系统掉线被扣车罚款,一名货车司机自杀身亡;广东佛山的一处高速岔路口,不合理的标线设置造成数十万起曝光罚款,被戏称为“印钞机路口”。变味走调的交通执法,已成为民生之痛,法治之难。

交通执法变味走调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执法为民沦为执法逐利,是交通罚款的动机由原来的“惩戒”变成了“创收”,“罚款经济”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的交通执法理念和导向出了问题,背离了以人为本,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少地方将“电子眼”外包给私营企业,允许其获得罚款分成,导致抓拍设备的滥设滥用,甚至滋生权力寻租;有的地方“以罚代管”,给执法部门下达罚款指标,还有的密集设置各种抓拍设备,本来电子眼装100部就够了,非得装1000部,这些乱象的背后,是没有答好“执法为民”还是“执法为利”这道大考题。

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的鹤岗,两三年前传出每平米房子只售350元。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当地经济在2010年以后持续走下坡、人口大量流失,要不是因为房子“白菜价”,鹤岗早就被人遗忘了。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市,最近再次引起舆论注意。当地人社部门上月底发出一份通告称,因鹤岗市政府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财力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

这个消息引发有关鹤岗财政破产的热议。事实上,财政重整指的是地方政府通过增收、节支、资产处置等方式,设法让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相匹配。虽然这不能与破产划等号,但鹤岗的财政形势显然相当严峻。鹤岗也不是近期第一个传出财政问题地方政府。同样面临财政困境的河北霸州市,因为政府胡乱收费、开罚单,上月被国务院公开点名批评。

为了弥补财力缺口,霸州政府去年10月向下辖的乡镇分发超过3亿元非税收入任务。指标压力下,当地运动式地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一个人口不足80万的县级市,在短短67天里,向企业开出高达6700万元罚单。鹤岗请不起基层工作人员、霸州顾不上吃相难看,背后都是同样的问题——地方政府揭不开锅了。钱不够用,似乎还不止这些经济发展慢的小地方。去年底,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也相继传出有公务员、教师被减薪水的消息。

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取消一切地方债,地方的政府不应该是做生意的政府。我认为:不管是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政府,都应该是为全心全意为国为民服务的政府,而不是做生意的政府。为人民服务要修公路建医院办学校发公务员的工资等都需要钱的,国家不给谁给呢?总不能老让地方政府出卖土地矿产资源或去赚老百姓的钱吧,土地矿产资源总有卖完的时候,乱卖土地滥采矿产资源必然造成粮食危机破坏环境,赚老百姓的钱必然造成与民争利,乱罚款乱收费,制造冤假错案,引发官民对立,破坏政府形象。

中央政府是一个可以合法生产钱的政府,不要去为难无权印钱的地方政府。有些经济砖家可能会说,大量印钱会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通货膨胀不是因为钱多,而是因为缺少产品货物,比如目前的钢筋水泥车房服装过剩会涨价吗?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印钱投资和生产力度,缺什么生产什么,不管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可能涨价的。中央政府应该负起责任,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管好地方政府的收支二条线,该收的收该支的支,不要有地方债这一说。地方政府确实需要钱的时候印钱给地方政府就是,绝不能给地方政府压力。

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党一定要知道,伤害老百姓的利权就是等于伤害党的政权之逻辑基层执法者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其一言一行都对党依法治国的效能产生深刻影响。所以,逐利执法是一种误党误国的行为。另外,不但要严禁公安交警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还要严禁法院、城管、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部门的一切执法中以罚代刑、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我建议:取消政法机关执法中的一切罚款,对不够刑罚的违纪违法违规者罚去做几天环卫工人。

2020年12月29日,网络传闻该环卫工晕倒后倒在雪地后冻僵死去,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显示,老人所在的临沂环卫集团下属银雀山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他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说事发前一天,临沂下了一天的雪,29日凌晨4点左右,环卫工人陆续开始上街清雪,上午8点半,出事老人在扫雪时突然晕倒,随即有人拨打120,老人工作的地方在市区,救护车几分钟内就到了。而据临沂环卫集团的通报,出事老人今年69岁,初步诊断为突发心脏病死亡,具体死因需由法医进行进一步鉴定。

此外,从环卫集团工作人员那里我们还了解到,公司里做环卫工的,很多都是50多岁、60多岁,更年轻的话一般会更多选择保安、服务员这类工作。当地环卫工一般是在早上6点开始工作,但落叶较多或清雪除冰的天气和季节里,环卫工人们需要在清晨4点就上班。因此,寒潮来临前,公司一般会提前为一线环卫工人发放棉衣、保温杯等御寒装备。这些环卫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在1000到2000之间。

纵观近年新闻,不时有“寒冷天气中环卫工人猝死”的悲剧。2018年1月,晚上19点,成都市一名59岁的环卫工倒在花坛边;2019年1月,凌晨5时40分,武汉市一名54岁的环卫工人倒在了马路上。这些事件可谓突发,但绝非偶然。只有注意到上述新闻所折射出的环卫工群体性困境,并实施有效的改善对策,才不会让宝贵的生命白白流逝。

从更本质上讲,“环卫工猝死”也折射出了当今社会老年劳动者的生存现状。导致这一悲剧的,实则是高龄人群较差的身体素质与高强度高消耗工作之间的矛盾。部分老人因生计所迫,在本应颐养天年的年纪,再次投入了体力劳动的大军。那么,是否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并探索针对老龄劳工的帮扶模式,实现“老有所依”?另一方面,环卫等以“苦累脏”闻名的行业也应思考如何改善劳力结构和转型劳动方式。比如,以机械设备辅助劳动,使用街道清扫车、扫雪车等;比如提高薪资待遇,吸引更多年轻劳动力。

目前,“老弱病残争环卫”,在中国各地的环卫工队伍里,70岁以上不稀少,50、60岁很常见,40几岁算是年轻人。《一线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W市一线环卫工人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占比74.0%),40岁以下的环卫工人仅占被调查者的2.1%。本该弄孙为乐的年龄却到异乡从事最脏最累的工作(环卫工人大多来自外地,广州环卫工人当地人的比例为8.6%),而环卫工人年龄构成偏大又使这份本来就不安全的工作变得更高危。以大连为例,2011年以来,环卫职工在正常清扫作业中,遭遇车祸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共有109起,其中死亡17人。

城市市容清洁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一名一线的环卫工每天的工作包括:清扫街道、行人路和小巷;清倒垃圾筒内的垃圾,擦洗垃圾筒;清理下水道和沟渠以免阻塞;清理草地上的垃圾,保持草地整洁……这样的工作并非一次就到位,丢垃圾的情况“周而复始”,环卫工人收拾垃圾同样“周而复始。而承担了这些最脏最累的工作的,不但是本该在家享福弄孙为乐的白发族,而且工资还非常的低。我认为:政府不应该让老年人从事最脏最累的环卫工作,这些最脏最累的环卫工作应该策划一下,让贪官污吏和违纪犯法的人去做。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683233288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